公司新闻

依“法”治“震”,减隔震行业迎来四大变革——《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要点梳理

发布时间:2021-06-30 浏览量:1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三个“防灾减灾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草案)》。本文主要就19年司法部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进行全面的要点梳理,减隔震行业即将迎来四大变革:

一、需求大幅扩容;

二、各环节全面追责;

三、行业规范性显著提升;

四、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一、需求大幅扩容: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应用隔震减震的领域

1、新建公共建筑

“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建筑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不丧失建筑功能。”

2、存量公共建筑

“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等既有公共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时,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

3、装配式建筑

“国家鼓励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隔震减震技术,提高抗震性能。”

4、农村住房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提高农村建设工程抗震性能。”

5、老旧房屋改造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实施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未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的老旧房屋改造计划,并给予政策支持。”

“国家鼓励建设工程所有权人结合电梯加装、节能改造等开展抗震加固,提升老旧房屋抗震性能。”


二、各个环节的负责部门全面追责,违反《条例》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

1、监管部门

“违反本条例规定,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2、建设单位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申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擅自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明示或者暗示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和从业人员违反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抗震性能的,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3、设计单位

“违反本条例规定,设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一)未按照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意见进行施工图设计;(二)未在初步设计阶段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专篇作为设计文件组成部分;(三)未按照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图设计。”

4、施工单位

“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不按照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施工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造成建设工程不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的,负责返工、加固,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工程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措施施工质量的管理,确保质量责任可追溯。”

5、隔震减震装置生产及使用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对隔震减震装置取样送检或者使用不合格隔震减震装置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6、任何人员或单位不得擅自变动、损坏、拆除抗震隔震装置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变动、损坏或者拆除建设工程抗震构件、隔震沟、隔震缝、隔震减震装置及标识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个人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7、鉴定单位

“违反本条例规定,抗震性能鉴定单位未按照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性能鉴定,或者出具虚假鉴定结果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行业发展将越来越规范

1、明确加强国家隔震减震相关技术标准制定

“第十六条 国家应当加强隔震减震装置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

2、保障隔震减震装置产品质量

“隔震减震装置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质量信息管理制度,采集、储存隔震减震装置生产、经营、检测等信息,确保隔震减震装置质量信息可追溯。隔震减震装置质量应当符合有关产品质量法律、法规的规定。”

3、保障隔震减震装置产品检测合格

“隔震减震装置用于建设工程前,施工单位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进行取样,送建设单位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隔震减震装置属于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应当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隔震减震装置。”

4、保障隔震减震产品检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当对隔震减震装置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得出具虚假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

5、建立抗震调查、统计、监测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抗震性能、抗震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等进行调查、统计和监测。”


四、国家明确扶持隔震减震产业发展

1、政府明确鼓励研究抗震新技术

“国家鼓励和支持建设工程抗震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国家鼓励科研教育机构依法设立建设工程抗震技术实验室和人才实训基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抗震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用地、融资等给予政策支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建设工程抗震新技术推广目录,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2、加强抗震宣传,提高民众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建设工程抗震知识宣传普及,提高社会公众抗震防灾意识。”

3、提供金融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提高,支持建设工程抗震相关产业发展和新技术应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综合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抗震性能鉴定、抗震加固。”

4、纳入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列入本级政府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工作机制,将相关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建设工程抗震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资料来源:司法部,住建部,太平洋研究院